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完全是无神论的教育。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的生活目标也紧跟随那个时代的脉搏。从大学到在医院工作期间,我所崇尚的都是“个人奋斗”,因为我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相信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
在那个时候,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之上。为了将来发展顺利,我在大学期间就积极要求入党,并且一直都是学生干部。做了医生以后,我更是刻苦钻研业务,在专业方面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与此同时,我更是非常注意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我的人际关系一直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和我结交。此时,我的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我自己更是变得飘飘然,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甚至非常自信地为自己设计好了未来的每一步。
就在我为自己的“奋斗”成果欣喜得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底地改变了我的命运和信念。1997年5月12日,在也门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时,我因游泳跳水摔断了颈椎,并从此成为了一个四肢瘫痪的人。
转眼之间,我的健康没有了,多年来苦苦经营的一切也都随之烟消云散。我突然意识到人的力量是何等的脆弱,何等的不堪一击。在那段时间里,我终日瘫躺在床上,占据脑海中的只有悲伤、痛苦、愤怒和绝望。我看不到自己的生命还有任何意义,也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让自己继续苟活在这个世界上——绝望已经让我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于是,我告诉守在病床前的妈妈:我不想活了,找个山崖,把我扔下去吧!
就在人生这个最黑暗的时候,上帝开始了他在我身上的工作。有一天,在医院的康复治疗室里,我遇到了一位来北京讲学的日本康复专家——矢谷令子教授。矢谷教授感受到了我内心的极度绝望之中,就耐心地开导我、鼓励我。回到日本以后,她给我寄来了一本英文自传体小说——JONI,既是以后我翻译的《上帝在哪里》。后来我才知道,矢谷教授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我的心灵深深地被主人公琼妮的故事所感动。在家人和身边基督徒朋友们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下,我看到了琼妮是怎样一步步挣脱了绝望的束缚;我看到了她是怎样认识了耶稣基督,并因此获得生命的新生;我还看到了她是如何找到了属灵的喜乐,因而可以战胜悲观忧郁。尽管在那个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圣经》,对上帝的话语也近乎一无所知,琼妮的故事在我的内心却产生了一种美妙的感觉——那就是“盼望”。朦胧之间,琼妮的经历给我阴郁的生命带进了一缕阳光。
我的经治医生碰巧发现我在看这本书。他就鼓励我把书翻译成中文,以鼓励更多的病人。在这个时候,神再一次在我身上开始了工作:那时,我的身体仍然非常虚弱,以前也不甚了解《圣经》,更没有翻译的经验……尽管如此,我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的建议。
自那以后的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静之际,我和母亲在病房里轻轻地进行我们的翻译工作。我半卧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一句一句地读出来,母亲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由于当时身体非常虚弱,工作时间稍微长一点,我都会满头大汗。每到这个时候,妈妈就要一边记录,一边为我擦去额头的汗滴……非常奇妙的是,我们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超过12万字的初稿。虽然以前从未读过《圣经》,但我们译出书中神的话语却非常准确。如果不是圣灵的工作,这一切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之后的出版过程中,我们又不断看到了神迹的发生。由于经费和版权方面的问题,书的出版一度被搁置起来。最后,在各方朋友的大力帮助下,这本充满耶稣基督恩典、荣耀和救赎的书终于在1999年与读者见面。考虑到书中主人公琼妮和我经历的同样的厄运和困惑,我决定把书名定为《上帝在哪里》。
自从出版以来,这本书深受残疾朋友的欢迎,温暖了无数绝望孤独的心灵,并多次再版。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我们残疾事工不可缺少的工具,帮助我们象残疾朋友介绍耶稣的爱。
在伤后不久的那段时间里,我不但要面对自己严重的残疾,更要面对许多的人生改变,婚姻破裂,许多以往的好友离我而去,家庭生活拮据。神最了解我的需要和内心的愁苦,不断地派来他的天使来关心我、服事我。正是这些基督徒朋友的爱和帮助,帮助我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因为翻译琼妮的书,我开始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圣经》。回顾所发生的一切,我已经开始慢慢地在自己的身上看到神的恩典,体会到了耶稣的救恩,因为他正在拯救我那曾经自私和自负的灵魂。
1999年的深秋,北京的一位弟兄专程来鞍山探望我。在他的引领下,我和母亲手拉着手,一起来到了神的面前,接受他做我们唯一的神,接受耶稣基督做我们的救主。
从此,我的生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行路人,因为知道每时每刻,圣灵都在陪伴着我;我也开始接受发生在我身上的不幸,并学会从《圣经》找到安慰的话语,就像保罗在《罗马书》里说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从保罗的启示中,我领悟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我们在地上所经历的喜乐也好,苦难也罢,都是在神的美妙计划之中。神的计划最终要使那些诚心爱他、信靠他的人受益。只要我们能够认识神、全身心地爱神,那未来永恒的喜乐必定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神是爱我的,我对此似乎深信不疑。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会允许这样严重的残疾发生在我身上。最后,还是耶稣的话语帮我找到了答案。在医治那个瞎眼的人时,他是这样回答门徒们的质疑的:“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第9章1-3节)由此,我开始相信自己的残疾不过就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环境。上帝正是要通过我破碎的身体,将基督的爱和生命更多有需要的人显明。
我开始逐渐变得认同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我感觉到神似乎要用我的残疾来完成他的计划;我开始接受这样一个概念,既我的事故就是上帝在我身上计划的一部分。在我这个破碎的生命上,上帝可能有他自己的目的。现在,每当我再感到软弱无助的时候,都会来到天父面前祷告祈求,因为我相信他是充满怜悯、慈爱和大能的神。
在2003年8月10日,我和妈妈在香港受洗,成为了正式的基督徒。
自从翻译了《上帝在哪里》以后,我和琼妮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我的心中,她一直是我生活的榜样,灵命成长的导师。因为我们都是四肢瘫痪,所以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地交通,分享彼此间的痛苦与喜乐。除此以外,她对上帝的信心和她在残疾人事工方面的成就,也一直在激励着我,帮助我更好地看到了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在过去的日子里,她所创建的“琼妮之友”残疾人事工影响了世界上许多残疾朋友的生命。
和琼妮一样,四肢瘫痪的身体从来也没能阻止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要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或者说一个可以荣耀主耶稣基督的生活。看到身边许多残疾人的痛苦和绝望,我萌生了在鞍山开展残疾人事工的想法,因为我希望把自己曾经得到的爱传递给那些需要的人当中。
与此同时,我也在《圣经》里得到了同样的启示:“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第14章13节
经过了多年的预备,终于在2005年,我在家乡鞍山开始了自己的残疾人事工。我们事工的服事目标是居住在鞍山地区的残疾人口。我们致力于向那些饱受残疾影响的人们传递神的爱和耶稣基督的福音,并尽力帮助满足他们身体的、社会的和属灵方面的需求。使得这些身处痛苦中的残疾朋友有机会认识上帝,给予他们绝望的心灵以盼望;事工的目标就是要将活的盼望传递给鞍山的残疾人,使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生命并非没有意义,帮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回顾过去十多年走过的路,我感谢神让我藉着这场事故认识他,感谢他带给了我永生的盼望。我真的希望天父能够知道:我愿做一个爱他的人;我愿随时听从他的召唤;我坚信耶稣基督就是我的救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